鑄件常會出現一些氣孔、縮孔、熱裂等常見缺陷。
造成這些缺陷的原因:
1.氣孔的特征:篩狀氣孔:比較均勻地分地分布于鑄件的整個或大部分斷面上。皮下氣孔:離鑄件表面1~3mm處,出現密布的細小氣孔用外觀檢查,機械加工,拋丸清理或磁力探傷可發現.
產生原因:當鐵液中,氣體含量較多,并且澆注溫度過低,析出的氣體來不及上浮和逸出鑄件時產生。爐料本身氣體含量高,或銹蝕嚴重,表面油脂物多。皮下針孔主要是由氫氣造成。硅可減少氧在鑄鐵中的含量,卻可增加氫含量,故高硅鑄鐵易出現氫氣孔。爐料中含有鋁或氧化物鋁時,也易產針孔。鐵液包不干。孕育劑不干。
防止方法:爐料應進行妥善管理。對銹蝕嚴重或表面油脂物多的爐料,要經過清理或處理后,方可使用。 對本身氣含量高的爐料,應經重熔再生后,方可使用。 爐前可加入適量的稀土,以便去氣。 控制合適的鐵液出爐溫度及澆注溫度。 爐缸、前爐和鐵液包均需烘干。 澆注時,要避免斷流。 孕育劑應充分預熱。 澆注時,必須點火引氣。
2.縮松的特征:在機床鑄件內部有許多分散小縮孔,其表面粗糙,水壓試驗時滲水,用機械加工或磁力探傷可以發現。
產生原因:磷含量偏高時,使凝固區間擴大;同時,低熔點磷共晶體在最后凝固時,得不到補足,造成顯微縮孔。尤其對于高牌號灰鑄鐵(碳含量低),體收縮率較大,更應注意. 澆注速度太快,使需要補縮的部位來不及補充足夠的鐵液。
防止方法:ωp一般控制在0.15﹪以下,并控制鐵液化學成分穩定。澆注時,適當慢澆,以利充分補縮。
3.縮孔的特征:在鑄件熱節處產生形狀不規則,其表面粗糙的集中孔洞;用外觀檢查,機械加工或磁力探傷可以發現。
產生原因:由于體收縮率較大,鐵液化學成分不符合技術要求,尤其是高牌號低碳鑄鐵。 澆注溫度過高,增加了液體收縮值。
防止方法:正確控制鐵液的化學成分,盡量使ωs低,一般在0.12﹪以下。 控制適宜的澆注溫度。對于大件,可在冒口處補澆鐵液。 適當增加孕育量。
4.熱裂的特征:裂紋處,帶有暗色或幾乎是黑色的氧化表面;用外觀檢查,透光法,磁力探傷,打壓試驗,煤油滲透等方法發現。
產生原因:鐵液化學成分不合要求,使固體收縮值較大,如碳低,硫高。 鑄件中含有低熔點夾渣物,降低了高溫強度(因為熱裂產生在凝固將近結束時,主要在鑄件熱節處收縮受機械阻礙而產生)。
防止方法:控制合理的化學成分,盡量使鐵液中硫含量低。澆注時,避免熔渣進入型腔。